家電網-HEA.CN報道:未來或許屬于機器人,但現在的遙控器,還在人類手里。
當胡兵和一排人形機器人在國家速滑館走秀時,空氣里飄著一絲微妙的尷尬——人類超模步伐穩(wěn)健,機械模特卻在聚光燈下上演“花式摔跤錦標賽”。有人失足跌倒,有人原地宕機被工作人員拎雞崽般提溜下場。
這場號稱“窺見未來窗口”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,更像是一場盛大的行為藝術: 人類負責“未來”,機器人負責“藝術” 。
運動賽場如人生修羅場。這邊廂宇樹H1靠百米沖刺跑出人類望塵莫及的速度,朋友圈狂刷“自證時刻”;那邊廂半馬賽道上,機器人選手們集體上演“科目二掛科現場”——步履蹣跚、頻頻跌倒、熱到需要噴淋冷卻液續(xù)命。像極了偏科嚴重的學霸:爆發(fā)力滿分,耐力負分,散熱系統(tǒng)約等于沒有。
原來機器人和人類一樣,都是“既要又要”的囚徒:跑得快的干不了精細活,干得細的走不了遠路。
然而,具身智能的終極夢想,是讓機器人“看懂世界,聽懂人話,干好活兒”。但當前版本更像是個“高分低能兒”:ChatGPT能寫詩,機器人卻能把“拿杯水”執(zhí)行成“倒光水壺”;實驗室步履如飛,回家爬個樓梯堪比人類慢動作回放。
一位投資人吐槽:“現在純人形機器人的最大訂單來自高校實驗室——人類花錢買它們,就為了研究怎么讓它們更像人。” 這不禁讓人深思:究竟誰才是被研究的對象?
當宇樹科技以130億估值沖刺IPO,當成立兩年的智元機器人豪擲21億“鈔能力”收購科創(chuàng)板公司,一種割裂感撲面而來: 一邊是投資人們高喊“泡沫太大,清倉跑路”,一邊是京東美團騰訊華為把11億砸向銀河通用,仿佛錢是大風刮來的。
中美估值差距更是魔幻:中國公司技術差一個身位,估值卻敢高一個數量級。業(yè)內調侃:“中國機器人產業(yè),核心技術是融資PPT。”
據業(yè)內人士透露,當前人形機器人訂單中,近一半是“表演系”和“數據采集系”——商場跳舞熱場子、拍廣告當背景板、科研機構當教具。真正的工廠碼頭、養(yǎng)老病房、家庭廚房?少之又少。
一位技術總監(jiān)直言:“消費者嫌貴(幾十萬一臺),企業(yè)怕不穩(wěn)(動不動罷工),醫(yī)院怕擔責(傷了人誰賠)? 市場需要的是一個靠譜的幫手,不是一個供在實驗室里的‘賽博菩薩’。 ”
當特斯拉、寶馬、比亞迪、小米等全球21家車企宣布入局人形機器人時,觀眾席響起靈魂提問:“你們是嫌造車太容易了嗎?” 除特斯拉和小米有明確路線圖,多數玩家動機成謎——是技術探索?營銷噱頭?還是單純怕錯過下一個風口? 一時間,機器人賽道成了車企的“焦慮宣泄口”。網友辣評:“科目二都沒過,就急著開駕校了?”
對“人形”的執(zhí)念,讓行業(yè)陷入一場昂貴的Cosplay。銀河通用推出輪式底盤機器人Galbort G1,務實至上;優(yōu)必選Walker在工廠里干得風生水起,只因省去了“學走路”的成本。反觀雙足機器人們,還在為爬樓梯耗時太長被群嘲。 當機器人為了“像人”而模仿人類生理缺陷時,這究竟是技術的進步,還是哲學的倒退?
當資本盛宴推杯換盞,當創(chuàng)業(yè)者暢談萬億市場,那個被拎出場的宕機機器人,仿佛一個黑色幽默的注腳。它提醒我們:當技術還在跌跌撞撞學步時,過度的狂歡只會制造出更多被“遛”的機師,和被遺忘在倉庫里的昂貴玩具。
未來或許屬于機器人,但現在的遙控器,還在人類手里。
(歡迎關注家電網微信jiadianwangHEA,點擊閱讀 家電網頭條,最新家電、科技資訊,最專業(yè)的新聞資訊解讀,我們期待與您分享交流)
(家電網? HEA.CN)
責任編輯:編輯E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