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電網-HEA.CN報道:當"天工Ultra"沖過終點線時,它或許在想:"下次能不能換個充電寶?"而人類觀眾則在琢磨:未來某天,是否會有機器人鄰居一邊晨跑一邊幫你拿快遞?在小嘮看來,這場半馬賽事,既是技術的狂歡,也是人機關系的預演。
日前,北京亦莊的賽道上演了一場科幻與現實交織的奇觀——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。身高1.8米的"天工Ultra"以2小時40分42秒奪冠,而身高僅75厘米的"小巨人"機器人邁著萌系小短腿奮力追趕,甚至還有選手跑到"頭都掉了"仍堅持完賽。這場賽事不僅讓觀眾直呼"離譜",更揭開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硬核內幕。
對人類來說,半馬是體能與意志的較量,不過,對于機器人而言,這更像一場全身關節的"高考"。冠軍"天工Ultra"在21公里賽程中完成了約25萬次關節運動,相當于普通機器人實驗室測試量的數百倍。賽道上的柏油路、石子路、陡坡等地形,堪比賽車游戲里的“道具賽”,讓這些鋼鐵選手頻頻上演"花式摔跤"——有的摔倒后"頭身分離",被工程師火速裝回繼續狂奔;有的因電池耗盡當場"躺平",需要工作人員扛著備用電池上演"F1式換電救援"。
有趣的是,比賽規則允許"罰時換機"——亞軍"小頑童"中途更換機器人被罰10分鐘,最終以3小時37分完賽,而季軍"行者二號"換了兩次機器人,總成績飆到4小時25分。對此,有不少網友調侃:"機器人跑馬也要搞替身文學?"
為了讓機器人跑得更穩更快,工程師們把物理定律玩出了新花樣。松延動力的N2機器人腳踩29碼童鞋萌翻全場,這可不是為了賣萌——穿鞋既能保護關節,還能通過調整摩擦力避免"內八字"走姿。冠軍"天工Ultra"的腿部設計更暗藏玄機,模仿人類肌肉發力的剛柔耦合結構,既能像彈簧一樣儲能,又能分散沖擊力,堪稱機械版阿基里斯腱。
最硬核的當屬AI控制系統。搭載"慧思開物"平臺的冠軍機器人,能實時分析地形切換步態:上坡時自動進入"節能模式",平路切換"巡航模式",甚至通過強化學習從摔跤經驗中優化策略。為了續航,工程師們更是卷出天際——有人給機器人腳踝裝液壓阻尼器回收能量,有人胯部加裝制冷劑噴灑裝置,還有人嘗試用全固態電池"續命"6小時。網友笑稱:"這哪是馬拉松,分明是機器人界的軍備競賽!"
在賽場中,參賽選手們也是個個“身懷絕技”,“各顯神通”。身高1.2米的"小頑童"被觀眾稱為"小孩哥",短腿狂奔的樣子讓網友直呼"想偷回家遛狗"。清華學霸團帶著"夸父"機器人參賽,邊跑邊調代碼,硬是把一個"不適合跑步"的機器人改造成了穩定型選手。最戲劇性的是宇樹科技G1機器人,起跑即摔倒卻迅速鯉魚打挺起身揮手,被贊"摔倒也要保持優雅"。當然,也有選手選擇就地一趟,年輕人就是好,倒頭就睡。
"能完賽就是英雄!"賽事負責人表示,"每次摔倒都是技術的進化。"正如那位跑到"頭都掉了"的選手,即便腦袋滾落,依然堅持用身體完成最后200米——這荒誕又勵志的畫面,完美詮釋了機器人研發的執著與幽默。
雖然機器人半馬成績還不及人類頂尖選手(男子世界紀錄56分鐘),但其意義遠超競技本身。優必選的Walker S已進入車企工廠搬運零件,四川"天行者一號"能連續作業6小時;宇樹H1瞄準養老陪護市場,而"夸父"機器人甚至能模擬救災場景。北京計劃到2027年培育具身智能產業高地,亦莊已聚集300多家機器人企業,目標打造"全球機器人產業新城"。
不過現實依舊骨感——續航短、成本高、場景適配難仍是痛點。有投資人直言行業存在泡沫,但企業們用量產計劃回應:優必選將人形機器人成本壓到50萬元以內,未來或將比電動車更普及。
當"天工Ultra"沖過終點線時,它或許在想:"下次能不能換個充電寶?"而人類觀眾則在琢磨:未來某天,是否會有機器人鄰居一邊晨跑一邊幫你拿快遞?在小嘮看來,這場半馬賽事,既是技術的狂歡,也是人機關系的預演。
(歡迎關注家電網微信jiadianwangHEA,點擊閱讀 家電網頭條,最新家電、科技資訊,最專業的新聞資訊解讀,我們期待與您分享交流)
(家電網? HEA.CN)
責任編輯:編輯E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