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電網-HEA.CN報道:目前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。去年10月,國家網信辦發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》提到,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者應當依法開展預訓練、優化訓練等訓練數據處理活動,涉及知識產權的,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識產權。
在AI的浪潮下,第一批失業的并不是工廠里的工人,而是坐在電腦前的創作者們。
現在,站在反AI最前端的是畫手以及寫手。
在社交平臺,如果你發布了一張精美的手繪圖,那么你收獲的除了贊美,可能還有質疑——“這看著像AI生成”。
是的,AI生成繪畫的特征太過明顯,高度統一的畫風,以及繪畫小白難以察覺的繪畫錯誤,讓AI無所遁形。隨后,你便被要求還原繪畫的過程,否則無法洗脫“AI繪畫”的“罪名”。
不僅僅是繪畫領域。如今寫作領域也正在遭遇“毒手”。
日前番茄小說的AI協議引發了網文作者的抗議。
不少網文作家發帖稱,番茄小說簽約協議中增加了“AI訓練補充協議”,要求作者同意把作品“喂”給平臺的AI,用于內容開發。這引發了網文作者的反對,而不了了之。
但這恐怕只是一次試探態度的嘗試,這一次資本退縮了,但并不意味著資本會一直退縮。因為AI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。
尤其是在番茄小說這樣的平臺。作為一個免費的網文小說平臺,番茄小說和傳統的網文平臺存在非常明顯的差別,尤其是在網文質量上。優質的作者在付費平臺上奮斗,期望獲取更多分成。而番茄小說,則容納了大量水平并不高的網文作者,生產著大量雷同的內容。
在番茄小說上可以發現,網文的套路幾乎是“復刻”性質,同質化的內容與套路安排,讓老書蟲一眼就能確定后面的劇情走向。
而這類作者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,也是番茄小說最想要用AI取代的作者,這背后是一筆又一筆的版稅支出。
另外,在免費網文平臺上,有一些靠發錢吸引來的、對作品質量要求不高的讀者,他們需要“量大管飽”、品質不必太高的內容,而AI寫作的內容恰好能滿足這種需求。所以鼓勵AI創作就成了一些平臺的導向。
然而,AIGC能否進入主流視野,并不由創作者決定。事實上,觀眾對AIGC內容接受良好,更關鍵的是,專業的評獎機構,并不排斥AIGC的報名。
比如由中國傳媒大學獨家出品,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DigiLab實驗室使用原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的動畫短片《龍門(Dragon Gate)》獲第三屆巴西Tietê國際電影獎實驗短片單元最佳影片提名。
在短劇領域,抖音的《三星堆:未來啟示錄》在今年的7月10號舉辦了特別放映會,在放映會之前,該劇已經上線抖音平臺,目前播放量突破4000萬。《三星堆:未來啟示錄》講了一個關于地球古文明遺跡變異的故事,以一場冒險之旅揭開3000多年前古蜀國的神秘面紗,該短劇分12集,總時長52分鐘,堅持純AI制作。
據放映會上的媒體反饋來看,片子的故事層面還是比較吸引觀眾,全劇的創作思路是把一部電影進行切割,這也符合傳統影視公司的內容開發習慣。
快手推出的《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》體量比《三星堆:未來啟示錄》略小,5集總時長為13分鐘。這部劇的內容取材于傳統古籍《山海經》,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奇幻冒險之旅,上線10天,累計播放量突破5000萬。
在現階段,AIGC本身就是很大的噱頭,消費者的接納度也遠比想象中的高。
最大的問題是,投喂AI是否侵權。
2023年底,《紐約時報》起訴微軟和美國AI公司OpenAI,訴狀稱:被告未經許可使用大量版權文章訓練AI模型,開發與《紐約時報》競爭的產品,賺取了豐厚的利潤,具體侵權行為包括訓練素材侵權等。Suno(美國AI音樂公司)和Udio(美國AI音樂公司),也因為音樂版權問題被環球、索尼、華納三大唱片公司起訴。
而國內的態度,則是“不好說”。
網文作者當然有站出來反對網文平臺的權利,但網文平臺是否侵權,并不好說。如果平臺用作者內容投喂AI,并且在AI生成的小說中明確使用了作者的表達,可以判定平臺侵權。如果平臺只是投喂AI,這個動作并不侵權,因為《著作權法》并沒有規定這種形式的侵權行為。
目前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。去年10月,國家網信辦發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》提到,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者應當依法開展預訓練、優化訓練等訓練數據處理活動,涉及知識產權的,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識產權。
(歡迎關注家電網微信jiadianwangHEA,點擊閱讀 家電網頭條,最新家電、科技資訊,最專業的新聞資訊解讀,我們期待與您分享交流)
(家電網? HEA.CN)
責任編輯:編輯E組